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七条底线> 媒体评论 > 正文

人民日报评论部:守住“规则”这根文明底线

www.fjsen.com?2013-08-20 09:49? 本报评论部?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无视规则、爱走捷径或许提升了个人效率,却会让社会的齿轮处处卡壳。规则之上的秩序才是最大的公共品。在马路上,你想开得更快些,我也想开得更快些,不讲通行规则,结果只能是堵成一团;你的孩子想就业,我的孩子也想就业,不靠能力靠关系,只能造成人才选拔机制的瘫痪,损害整个社会的信心。规则固然不能让每个人都走得最快,也未必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偿所愿,但起码能保证规则之上的公平,维护公共空间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秩序。

中国正处在向现代化爬坡的关键路段,能否超越对现代文明的“私利化”追逐和“物质化”诠释,决定了我们民族“现代意识”的品质。在这个时代,既然没有人可以遗世独立,社会性生活是个体公民所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那就必须唤起人们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联系的体认,推动更多人在公共领域恪守规则的底线。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规则是陌生人之间的基本伦理和相处之道。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标志着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而一个社会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标志着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进而涵养公共意识,是融入现代文明的第一步。越出规则底线的行为,有可能造成对陌生人的伤害,而自己,也有可能成为受到伤害的“陌生人”。

早在一个世纪前,梁启超就曾指出,在中国,“一涉公字,其事立败”,如“公林无不斩伐,公路无不芜梗,公田无不侵占,公园无不毁坏”。有个人私念、无公共意识,这种“有私无公”的性格特征,在当今中国人身上仍有体现。

今天的中国,物质的丰裕已直追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生活曙光”也已经光芒万丈,但公民的“现代性”依然踯躅在艰难的转型路上。我们固然可以自我宽慰:中国刚刚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久,在陌生人社会中学会相处,还需要慢慢摸索,但对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而言,摒弃百年积弊,以公共之精神,涵养公共之文明、培育现代之公民,已经时不我待。就此而言,激发对规则破坏者的文明耻感,遵守通行的基本行为规则,是涵养公共意识的开端,也是迈向文明社会的起点。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