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2012年全国两会> 民生热点> 物价问题 > 正文

2012我们稳中求进:物价压力怎么控

www.fjsen.com?2012-03-10 11:08? 鲍 丹 杨 旭 胡洪江?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稳物价仍有多重有利因素,经济实力增强,调控余地增大

“去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物价依然能趋于稳定,说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存在做好物价工作的有利因素。”王君正说。

“保供给是稳物价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超过国内需求,这些都是稳物价的土壤。”王君正说。

国际经济形势低迷,也对稳物价有有利一面。李晓波认为,国际价格阶段性下跌会对国内价格产生“平抑效应”。如去年国内煤炭、铁矿石价格出现的下跌,均不同程度受到国际市场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政府监管部门还是企业,都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尽量减小物价上涨的负面影响。”

经济越发展,调控余地越大。李晓波说,依托雄厚的财力和经济实力,我国政府不仅可以加大投入,增加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供应,支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的发展;也可以根据价格上涨的幅度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减轻价格上涨的压力。他认为,“十二五”期间,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步结束,物价水平将比“十一五”要高,要提高社会对于物价上涨的容忍度。

李庆云分析,从历史上看,当我国GDP的增长率达到14%以上水平时,广义货币(M2)的增长幅度也只有16%—17%;从经济发展规律看,低于16%的货币增长幅度完全能够支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可以考虑逐步放开垄断行业,调动民间资本进入,在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条件下,也能缓解货币流通不足问题。”

健全机制稳物价,多从保供给上做文章

王君正认为,2012年物价调控措施与2011年不同,要更多从保供给上做足文章,不能单纯用“收紧银根”的办法来抑通胀,这样才能实现生产和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

“物价调控,不应只是临时行为,稳定物价的手段,也不应该只通过政府干预来实现。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价格监管机制和社会保障调节机制,用机制来规避物价大起大落带来的负面影响。”李晓波说。

李晓波建议,应该加快推进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改革,规范落实制定和调整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收费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时的听证机制。

稳物价,重在机制创新。王君正介绍,去年丽江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4.6%,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这与丽江一系列机制创新密不可分:从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实际出发,探索并建立旅游价格调节基金;整合发改委、物价、工商等市场监管主体,坚决查处价格违法行为;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销售平价蔬菜和肉类,平抑市场物价。

李庆云认为,在调控物价的同时,政府还应着力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减轻物价上涨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影响。

“应该不断完善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应对预案,合理把握政府调控的时机、节奏和力度。”王君正说,应该抓紧制定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工作方案,支持蔬菜流通体系和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物价稳,人心定,社会安。代表、委员们表示,虽然当前通货膨胀已经进入下行通道,但2012年要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本报记者鲍 丹 杨 旭 胡洪江)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