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基层亲历 > 正文

省广播影视集团 罗亨钦:采访经历就是财富

www.fjsen.com?2011-12-22 10:05?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 罗亨钦:采访经历就是财富

凌晨三点,记者开车抵达了环卫工季良英家楼下,跟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辛苦工作的一天;

上午十点,在晋安河打捞垃圾的船上,与来自湖北的夫妻内河保洁员一起工作,听他们讲述这艘恩爱夫妻船的故事;

接近正午十二点,艳阳高照,室外气温超过35度,与燃气管道巡线员一起巡逻线路,体验这份看似枯燥却关乎百万老百姓舒适生活的工作;

大雨中,拍摄“最专业”的协管员董德好认真执勤,浑身淋湿;

天黑了,和公交司机们一起吃晚饭,到协管员家里坐坐,和爱花的残疾人李耀明一起整理社区的花草。

这是新闻中心采访部民生小组记者走基层的一个个片段,这支平均工作年龄只有两年的队伍,承担了新闻中心走基层“身边的感动”系列报道。他们与普通劳动者共生活、同工作,平均每一集的采访拍摄都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对这些刚刚参加工作的“社会新鲜人”而言,这样的经历,实在也是一笔宝贵财富。

走基层,还要转作风,改文风。“身边的感动”在策划的时候大胆迈出探索的脚步,采用少解说、甚至无解说的方式,大量采用了鲜活的现场和主人公的同期声,垫上音乐,充分了发挥电视新闻的优势。“或许是和扫把畚斗有缘吧”,环卫工和记者坐在路边的台阶上掏心窝子;“洪湖水,浪打浪”,从小在水边长大的小两口,在晋安河上忍不住唱起了家乡的歌谣……这样的现场,平凡,却感人;受访者的语言,鲜活生动,朴实自然,比起我们惯常的“新闻八股”,更加清新动人。

走基层,不是下基层,一字之差,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定位。不是下基层,因为基层就在记者的身边,记者本就应该在基层中,在百姓中获得采访素材,身边的感动,也正是要记录基层带来我们的感动,向全省、全国的观众分享。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