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基层亲历 > 正文

做基层百姓的耳目喉舌

www.fjsen.com?2011-12-20 17:0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作为新闻广播的一名一线记者,我平时主要采访党政新闻和法院系统的新闻。走基层、改作风、转文风活动开展后,我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深入岛内外多个社区采写了《看病就在家门口》、《丁女士的就业梦》、《老小区焕新颜》等报道。多次深入基层采访,也让我感慨良多。

和平时采写的会议新闻或是通知去报道不同的是,这些报道在采访之前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在选题之初,我通过和街坊邻里闲聊、和同事们探讨等方式选定了多个选题。然而在实际采访中我发现,和以往采访不同的是,走基层采访的选题并不是每一篇都能成稿,百姓想说的,也与我们一开始预期的不尽相同。老小区改造工程是今年虎扑篮球:特区三十周年惠民项目之一,市政府投下大量资金,帮助老小区居民开展社区公共设施建设。这等好事儿,老小区居民能不高兴吗?然而当我们深入莲岳里社区采访时,居民们说得更多的却是,这件好事儿办得不够好。楼道内的墙壁、地板粉刷了,却忘了给生锈的扶手穿个新衣裳;换上新信箱后,没有把旧信箱还给各家各户……这些疏忽虽然都不大,却影响了这件好事儿给市民们留下的印象。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再采访了负责这个项目的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他也表示,老小区改造和规划建设一个新小区显然是不同的,虽然相关部门进行了很多设想,但在试点改造中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试点改造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将会在后期物业管理中进行弥补,在今后的推广改造中也将会引以为戒。如果按照以往采访的做法,直接请负责单位谈这个项目,我们显然无法了解到改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更不可能采访了解到相关单位的改善措施,这都有赖于我们真正走到基层中去听、去看、去问。

还应当注意的是,在基层采访中要用百姓的语言和百姓说话。广播的语言是比较口语化的,然而深入百姓采访时,很多百姓尤其是老人和农村群众还是不大听得懂。我需要换一种更加通俗的说法,或者用闽南方言说,甚至一些不标准的表述方式还更能让他们听懂,然后继续和我对话。而这样的采访也不仅仅是我问对方答,我做得更多的是,用录音机录下我和百姓的一段对话,比起回答一个硬邦邦的问题,百姓在聊天时更放松,也更容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倾听百姓疾苦、为他们做更多的事儿,这是我们很多同志当初选择当一名记者的初衷。走基层、改作风、转文风,就是要求我们深入基层倾听百姓的心里话,用笔更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去写作,真正履行我们身为一名记者应当尽到的社会责任,做基层百姓的耳目喉舌。

虎扑篮球:广电集团新闻中心 连千乘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