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辛亥革命100周年> 权威访谈 > 正文
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眼中的孙中山
www.fjsen.com?2011-10-09 15:05? 李凯 李寒芳?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天下为公 真革命党志在国家

孙中山生前喜欢题词“天下为公”、“博爱”,现在有多幅真迹保存在国民党党史馆中。“‘天下为公’也是孙中山革命的出发点,从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实践而言,实际上也可以浓缩为对‘天下为公’这四个字的毕生追求。”邵铭煌说。

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在用人方面基本做到“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突出了一个“公”字,这从他反对广东省议会提议其胞兄孙眉当广东都督之职一事可得到证明。

邵铭煌说,孙家早年贫寒,是孙眉远渡檀香山一点点打拼成为一方首富。他资助孙中山上学、革命,最后家贫,而到香港租地耕种。孙中山认为,孙眉有能力经商,但不具备能力当官,为国举才,不能为孙眉谋职,“委之实足以害之”。

早年与孙中山并列“四大寇”的杨鹤龄,1895年加入兴中会。为了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他变卖家财。辛亥革命后,杨鹤龄一度生活困难,一家栖身于一间租来的房子,于是两次寄信给孙中山,希望某个职务。孙中山婉拒,在第二次回信中说:“真革命党,志在国家,必不屑于升官发财……现无事可办,无所用于长才”。

邵铭煌说,不仅是对亲人、朋友,孙中山更以他本人的实际行动去实践“天下为公”的道德风范。“孙中山一生在这方面的事例颇多,仅以他担任临时大总统90天就让位给袁世凯,自己去发展民生主义,即可体现他视权位如敝履的博大胸怀。”

他说,孙中山不仅是两岸,也是世界政坛尊崇的人物。“海峡两岸同胞都追求一个共同的愿景,就是为了中国的振兴!这也是孙中山重要精神和内涵。”

责任编辑:林洪熙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