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

?

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办

?

?2011年9月9日

????????????????????????????????????????????????????

?

交流心得体会? 分享收获感受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召开“走转改”活动交流会

“亲历‘走转改’活动20多天来,我们的感触很多:沉入农村采访,很接‘地气’;深入基层,才能捕到‘活鱼’;‘走转改’活动让我们的新闻触角更深,新闻题材更丰富;短、实、新的文风,更能引起百姓共鸣……”

“在基层采访,我们深刻感受到,能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对党报记者就有亲近感,就能保持党报记者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在长期的夜班中,我不时有一种担忧,担忧我们发现新闻、判断新闻、组织新闻的能力有退化、钝化的迹象。参加这次‘走转改’活动,可以说是一次及时的补课。”

“一线记者要走基层,编辑更需要走基层,而且还得常走,接通了‘地气’,编起稿子来才会更有底气。”

96日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召开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交流会上,编辑记者们畅谈参加活动的收获和感悟。会议交流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开展活动20多天来的情况和体会经验,查找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下一步活动工作重点。集团党组成员、福建日报社编委、集团“走转改”活动办公室成员、福建日报社全体采编人员及集团各报、刊、网领导和采编骨干参加了会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蔡小伟出席会议,并就下一步开展“走转改”活动提出了要求。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部署活动早,动作迅速,社长蔡小伟、总编辑梁建平等集团领导带头率队走基层,带出良好的氛围。815,第一批走基层的采编队伍出发,817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栏目在福建日报一版如期推出,紧接着,三版的《基层亲历》、热线版的《基层面对面》、摄影版的《走基层·百姓故事》也及时地推出,在后方的编辑部与前方走基层的记者一起脉动,及时精心编辑基层一线的来稿,目前已刊发“走基层”记者采写的稿件、图片70多篇(幅)。集团下属的海峡都市报、海峡导报等也纷纷派出记者,开设专栏,推出报道。海峡都市报已刊发图文报道50多篇。

大家深深感受到,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更真切地感知群众的忧乐冷暖、更有力地肩负起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才能更好地发现线索,捕获有价值的新闻。

830,海峡都市报刊发《好一朵美丽的“双色木耳”》后,反响热烈,好几位读者打来电话咨询如何能学到栽培技术。这是海峡都市报社社长谢晶思、常务副总编吴光辉带领记者深入闽侯县白沙镇采写的新闻。参与采访的记者练仁福说:“贴近百姓一直以来都是海都报的传统,但农村、农业题材的报道相对少一些。沉到农村去采访,很接地气。”

福建日报社记者吴美章、王永珍去尤溪县采访时,原本将新闻眼放在山区县如何有效招商引资上,到了现场聊开了,惊喜地发现被征地农民竟然联名写信给县政府要求尽快搞好开发区建设。原来开发区管委会经征求农民同意,对有偿借用被征土地补偿款实行“保本逐年付息”方式付给,房屋拆迁和地面建筑物补偿以现金兑现,田地和林地的征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粮价折算为本金逐年付息,农民们每年都有利息分红。这样,被征地农民可以分享开发区发展成果,又减少了开发区资金不足的压力,一举多得,受到农民的欢迎。记者把这一创新举措和可喜的新闻事件,写入了《村民欢迎这样建开发区》。

“真真正正地走下去,踏踏实实地沉下来,我们一次次地享受着发现新闻的喜悦。”福建日报社记者阮锡桂说。他与同事一起走基层,在德化,深入陶瓷企业拆迁工地,写出现场新闻《水煤气站谢幕了》,记下德化陶瓷产业治污历史性的一幕;走进德化盖德乡,写了《少砍树照样能致富》,记录德化发展新森林经济的探索;在莆田,顶风冒雨采访,写出《生死救援》《莆田百万军民奋起抗灾》等感人报道。

类似的报道,也都言简意赅、质朴生动、意蕴深邃。在福建日报走基层的稿件中,评上社内好稿、好照片、好专栏的有20多件。评报员说,明显感觉“文章生动起来了,不那么闷了”,指出报社的“‘走转改’渐入佳境”。

深入基层的编辑记者,从一线建设者身上感受到火热的工作激情,从普通群众言行中,发现悄然打动人的真善美,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一次次的洗礼;从采访对象的言谈中,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体味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汲取难得的新鲜素养。深入基层采写出来的报道,鲜活生动、质朴感人,感动了新闻人,也感动了读者受众;在实践“三贴近”要求,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中,新闻人的心与普通群众的心,贴得更紧了。

8月酷暑炎炎,海峡都市报记者王浩志、朱敏敏顶着烈日连续几天观察、采访在福州鼓屏路地铁站施工的工人。这组题为“烤验”的图文报道见报后,很多读者被深深打动。一名读者专门打来电话表示:媒体能用平视的角度看普通人的生活,用平实的文字描写基层的人和事,也是媒体真正服务读者的表现。816,福建日报记者刘见闻、郭政在闽清白中镇白金工业园区采访,连续被几个工人以怕耽误工作为由拒绝,他们改变策略,与工人一起拉板车运铁皮,通过此举拉近了彼此的距离,顺利地打开了工人的话匣子。

东南网记者在总编辑黄志宏的带领下,前往漳州市平和县崎岭乡溪头村采访,促成福州新概念培训学校与村里的正兴小学结对帮扶,捐赠的十台电脑和一台复印机已经送达。记者冯川叶说:“通过对溪头村的采访,我们看到了基层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多深入了解,反映百姓的需求。”接下来,东南网还将推出贫困村系列专题报道,帮助这些贫困村发展脱困寻求社会的帮助。

会上,大家还就如何进一步带着主题走基层、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结合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活动、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责任编辑:黄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