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品牌部 > 全福游 > 正文
簪花围何以成文旅IP顶流
2024-04-01 17:29:01?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陈娜

簪花围火爆出圈,相关数据一个比一个更具象、更实在。

据统计,甲辰龙年春节期间蟳埔民俗文化村游客数约36.1万人次,比上年中秋国庆假期增加12.6万人次;当地村民帮演员赵丽颖梳簪花围的短视频,获得数以亿计的浏览量和上百万的点赞量;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深入蟳埔村调研发现,村民年存款增加1亿元……这是真金白银的收入,也是实实在在的感受,发展文旅产业并非赔本赚吆喝,关键在于老百姓的腰包鼓没鼓。

增加了1亿元自然不是春节期间的收入,但确实是簪花围带来的变化。作为历史文化名村,蟳埔村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蚵壳厝、顺济宫、古码头、老榕树,还有以蟳埔蚵作为理想原料的闽南风味小吃——“蚵仔煎”。“以花为簪,以蚵筑宅,以海为生”,这是海岛渔村的人文风情美出圈。

可村里一年新增存款一个亿,簪花围成泉州文旅IP顶流,很值得玩味。

村民的自觉。帮演员赵丽颖梳簪花围的村民是网红“蟳埔民俗文化传播使者”,早在2007年就开始兼职宣传蟳埔文化。10年后,她在村里开了全村第二家簪花围店,从自家妆饰到为游客服务。一花引得百花开,如今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家。让人敬佩的是,即便是观光客再多,她依然坚持每梳一个传统簪花围头饰加配备传统蟳埔女服饰,只收40元费用。

政府的推动。当地政府在丰富簪花围体验的同时,聚焦游客多样化需求,主动作为,加快推进蟳埔村基层治理示范片区建设,着力推动“微改造、微扰动”。一个“微”字,不仅体现了尽量少扰民,而且彰显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多渠道优化停车环境、加强占道经营整治、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以及制作旅游导览图和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导向牌等。逐渐完善的配套设施及服务,大大提升了游客的愉悦感和舒适度。

传承的希望。簪花围据说是起源于宋元时期阿拉伯、中亚一带流传的风俗。2008年“蟳埔女习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非遗保护重在传承,年轻人在传统文化的濡染下,对簪花有了浓厚的兴趣。簪花围后继有人,这才是将“网红”变“长红”最令人欣慰的现象。

诚如戴斌对泉州簪花围“出圈走红”流量密码的解读,人们对旅游的认知不是名山大川、历史名人等宏观叙事,而是发现“小而确切的幸福”,是“景观之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诚哉斯言,哈尔滨的雪花、上海黄河路上的繁花、海南三亚的浪花是如此,泉州的簪花又何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