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给武则天无字碑“加盖”,有必要吗?

2025-06-26 18:31:33?作者:张西流?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近日,位于陕西乾陵景区的武则天无字碑“加盖”事件引发争议,相关话题冲上热搜。部分网友认为有亭子可更好地保护无字碑,但也有人认为加盖亭子没必要。25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乾陵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关注到该争议,现在领导正在研判这个问题,之后可以关注官方的通报。(6月25日 极目新闻)

近日,陕西乾陵景区内武则天无字碑上方,新建的亭子引发社会热议。这座被官方称为“保护性设施”的建筑,在公众眼中却成为争议的焦点。有人质疑其必要性,有人担忧其破坏历史风貌,更有人直言这是对文物“保护性破坏”的又一次尝试。这场争论背后,折射出文物保护中“加法思维”的误区:在文化遗址的保护中,不加节制地“添砖加瓦”,往往背离了文物的本质价值,更损害了历史的真实与厚重。

文物的价值在于历史原真性,而非“过度包裹”。武则天无字碑矗立千年,其独特价值不仅在于碑身的雕刻艺术,更在于“一字未刻”所蕴含的历史深意。这座碑是女皇武则天留给后世的“空白答卷”,让功过是非交由岁月评说。这种留白,本身就是中华文明中极具智慧的叙事方式。而今,一座亭子突兀地“压”在碑顶,不仅遮蔽了碑身与天地相连的壮阔气象,更消解了其作为历史符号的独特表达。正如文物保护专家所言,文物的“皱纹”里藏着历史信息,人为干预抹去自然侵蚀的痕迹,实则是在篡改历史本身。

“保护性破坏”的教训历历在目,盲目“加法”不可取。历史上,因过度保护而破坏文物的案例不胜枚举。沧州铁狮子曾因加盖亭子导致积水锈蚀,最终不得不用钢管支撑;意大利古建筑因涂抹防水层反而加速崩裂……这些教训警示我们:保护文物需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避免以“好心”之名行“伤害”之实。无字碑的材质为石灰岩,自然风化本是缓慢过程,而亭子带来的局部温湿度变化、雨水引流不畅等次生问题,反而可能加速碑体内部裂隙的扩展。若亭子成为加速文物损坏的“元凶”,所谓“保护”便成了最大的讽刺。

文化遗址保护应做“减法”,而非盲目叠加。真正的文物保护,应当尊重历史环境,剥离后世叠加的“修饰”。乾陵作为唐代的皇家陵寝,其整体风貌应呈现历史原貌。亭子的出现,打破了陵墓原有的空间格局,让游客在观赏时陷入“古今混杂”的割裂感。反观敦煌莫高窟、长城等遗址的保护,其核心理念正是通过控制游客流量、改善周边环境等“减法”措施,让文物在自然状态下“延年益寿”。对无字碑而言,清除周边杂草、建立监测系统、适度限制触摸等精细化保护手段,远比建造亭子更符合科学精神。

公众质疑的背后,是对文物保护的深切关怀。网友对亭子高度、设计风格、专家论证过程的追问,本质上是对文物保护决策透明度的期待。文物保护不是“闭门造车”,而需要公众参与。若能在项目立项之初公开专家论证细节,展示亭子设计的科学性、必要性与风险评估,或许能减少争议。当前,公众文物意识的觉醒是文明进步的体现,管理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建立更开放的文物保护机制。

武则天无字碑的“加盖”之争,是一场虎扑篮球:文明守护的深刻思考。文化遗址的保护,不应是简单粗暴的“加法游戏”,而需要以敬畏之心尊重历史,以科学之智守护真实。拆除不必要的亭子,让无字碑重新直面风雨,或许才能真正延续其千年的诉说——让历史的留白,继续留给后人评说。(张西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