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请勿紧盯大学生身份谈工资
www.fjnet.cn?2011-03-01 19:35? 丁寅?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面对“用工荒”时不少单位给农民工开出待遇高于大学生的现象,成都人才市场专门开展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求职者认为这很正常,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华西都市报2月26日)

其实,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背后所反映的个人发展后劲和知识体系优势问题,早已在这种工资的表面比较中多次被提及,也越来越也深入大学生内心,甚至不少农民工也看到了工资暂时领先背后的个人知识短板和弊端,以致农民工弃工学知识、学手艺的新闻,近来时有见诸报端。严格说,这可能还不能称之为“现象”,只是一些个例而已。

不少人已经提出,将大学生和农民工工资进行这样的比较,既没有意义也容易误导。确实,作为起步价的大学生薪酬,根本不能反映出知识的合理价值,却常常会在这样的比较中,陷入“读书无用论”的泥淖。好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最终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学会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重视知识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件好事。

但强调知识的后劲和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希望大学生们不仅仅是接受起步薪酬较低的现实,而是要认识到,将现有的知识,变成后来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可能遭遇比较多的挫折。所以,大学生学会接受起步薪酬不如农民工的这个过程,不如说是,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前,先学会放低身段的一个过程,学会从曾经的“天子骄子”变成普通的求职者。有了这样的起步和思想准备,才更有可能让自己的优势变成更高的报酬。

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学生起步工资渐失弱势,也是社会的薪酬体系更趋合理、更能反映个人价值的一个表现。应该承认,过去大学生享受较高的起步工资,一定程度上是源于“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定律。现在,高等教育的普及,让具备大学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起步薪酬相比过去不再有优势,既是对知识普及的正常反应,也是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所能创造的价值的合理体现。毕竟,理论知识是价值,工作经验中获得的实践知识也应该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脑力劳动是价值,而体力劳动也同样在创造价值。如果我们一味在薪酬上向理论知识和脑力劳动倾斜,那显然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该是能让大学生摆正起步者的心态,同时又能激发出他们拼搏后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起步薪酬不如农民工能得到大学生的接受,应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