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深桥镇一泓碧水绘就生态振兴新图景
2025-04-30 17:19:56??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卢丽娟 |
近日,漳州市诏安县生态环境局发布监测数据,今年2月和4月,深桥镇西溪流域南山庵断面水质连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总磷浓度均值较2024年同期下降46.3%,彻底摆脱水质超标困境,成功摘除市级“黄牌”警告。这一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深桥镇西溪流域综合治理进入“长效治本、生态赋能”新阶段,为闽南地区中小流域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深桥样本”。 溯源攻坚:精准施策破解“水质困局” 据悉,西溪全长17公里,其中深桥镇境内占比近90%,流域内11个村、11个入河排污口交织成复杂治理网络。近年来,大量农村和城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散养畜禽粪便等排入河道,导致西溪河道淤积严重,水质恶化,2024年初,因总磷年均值0.448mg/L超Ⅲ类标准1.49倍,西溪被列为市级重点督办对象。为此,深桥镇积极推进治理工作,打出“清淤疏浚、截污控源、生态修复”组合拳。 铁腕治污抓整改。深桥镇对西溪和赤水溪1公里范围内“四场”严查并清理整治,近年来整治西溪两侧1公里范围内养猪场147场;对牛蛙养殖场零容忍。同时,成立百日攻坚领导小组,下设“四场”清理专班、工程项目推进专班、黑臭水体治理专班。加强和水利、环保、住建等部门沟通,强化协调调度,高标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项目,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各村实施接户纳管工程。联合工业园区,加强对企业的巡查排查,落实污染源管控举措,让污水流出合理有序。 工程治水提水质。深桥镇积极实施一系列水环境治理措施,投入近200万元开展大美村、岸屿村村内沟清淤疏浚及硬化工程,改善村庄排水条件。同时,投入20万元组织实施大美中渠引水项目,借助东溪蓄水实现自然引水,使水流汇入大美中渠并最终进入西溪。此外,深桥镇全力推进西溪流域水质提升项目一期工程,涵盖内源污染治理、河道缓冲带建设、人工湿地建设、入河排污口生态化改造、生态沟渠建设等多项内容。目前,南山庵段与南湖上游段内源污染清淤、河道缓冲带建设、入河排污口工程、生态沟渠及氧化塘等工程均已完成,整体工程基本完工,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生态修复激活力。深桥镇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大美村庙前的池塘治理上成效显著。此前,该池塘因全村污水直排,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沦为一潭散发恶臭的死水,成为村庄环境的痛点。去年,大美村被列为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后,深桥镇迅速行动,采用多举措并行的治理策略。一方面,运用截污纳管、垃圾清捞、疏浚清淤等常规治水手段,从源头减少污染输入,清理池塘淤积物;另一方面,着重开展生态治理,在池中种植灯芯草、菖蒲等水生植物,散养鱼类,并增设太阳能曝气装置,构建起可循环自净的生态系统。经过努力,池塘水质显著改善,不再返臭,重现清澈美丽之景。 机制创新:长效管护筑牢“生态防线” 为破解“治理-反弹”怪圈,深桥镇构建“三网融合”管理体系。一是责任网格化。实行“河长+网格”制度,将“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巡查”,2025年一季度整改河道问题37项,处置效率同比提升70%。二是监管一图化。将污染源的“两单一表”与河流水系图精准结合,接入诏安县水系污染源一张图平台”,实现污染源精准定位,解决督查回访难题。平台涵盖污染源具体信息,支持信息实时上报与流转,形成限时整改、问题销号的闭环治理机制。三是共治全民化。组建“巾帼护河”等志愿者队伍,主题活动56场次,包含河道垃圾清理、护河知识宣传、亲子护河体验等多样化形式,以行动守护碧水清流,激发全民护水热情。 生态蝶变:绿水青山激活“共富引擎” 水质提升催生“生态红利”,西溪流域从“生态短板”蝶变为“发展长板”。深桥镇通过系统性的生态治理工程,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曾经水质恶化、植被稀疏的区域,如今已转变为生态宜人的景观带。河道整治后,水体清澈度大幅提升,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岸线绿化工程有序推进,各类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旅游效应。越来越多的游客被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吸引,纷纷前来观光游览。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生态环境的优化,白鹭等珍稀鸟类频繁现身,它们在湿地间栖息、觅食、繁衍,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生态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生态旅游吸引力。 摘牌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从“黄牌”到“绿牌”,从“水患”到“水景”,深桥镇以西溪治理为支点,撬动了生态、经济、社会的系统变革。如今,漫步西溪河畔,但见碧波荡漾、白鹭翩跹,一幅“水清岸绿、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深桥镇)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