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里展示的掌中木偶技艺。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晋江布袋木偶戏,又称“掌中木偶戏”,流行于闽南地区。其源头可追溯到晋代《拾遗记》、五代《化书》、南宋《巳末元日》中的史料记载,兴盛于明清,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稀有剧种。 布袋戏地域文化特征明显,行当角色分工细致,木偶头雕刻形神兼备,表演细腻逼真传神。外观上,把小小的木偶头和木偶的衣服连结起来,衣服像一条口向下开的布袋。表演时,艺术家把手伸进这布袋型的衣服里,几个手指头分别套入木偶头腔与衣袖内,靠着灵活自如的手指,把各种木偶角色表演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以晋江布袋木偶戏为代表的南派布袋戏,以泉腔演唱,有别于唱北调的漳州北派布袋戏,剧目非常丰富,有生旦戏、武打戏、宫廷戏、审案戏、连本戏和折子戏等等,大量是一代一代承袭下来的传统剧目。南派布袋戏对表演艺术有严谨的规范要求,每个行当的基本功都非常精细,南派布袋戏演员,人人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各种行当表演的基本功。 2006年5月,晋江布袋木偶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